首 页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新闻导航
网上订购
<对 照 品>
联系方式
智趣游戏
新闻标题:
百 度
阿里巴巴
洛克化工网
GOOGLE
搜 狐
蚂蚁目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导航
>新闻详细
关注世界性疾病糖尿病的治愈
发布时间:2008/4/1
-------------------------------------------------------------------------------------------
糖尿病种类多 针对性治疗很重要
美国卫生官员近日召集20家制药公司和国际基因专家探讨糖尿病新疗法。专家们认为,大多数糖尿病由众多基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糖尿病种类有许多,针对性治疗很重要。
为什么身患糖尿病的多是肥胖的人而不是体重正常的人呢?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做血液透析
,而有的患者血糖几十年来都不正常却有健康的肾脏呢?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可能只有“糖尿病有更多亚型”才能解释这些差别,所以应该像MODY(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的治病方式那样针对个别病例进行个别治疗。
I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免疫系统攻击制造胰岛素的胰腺细胞,所以要靠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
而最常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逐渐失去了其使用胰岛素的能力,所以胰腺只能拼命地制造更多的胰岛素,直到最后其细胞衰竭。
遗传学研究显示,糖尿病的类型远比那些简单的划分方式复杂。首先,简称MODY的6种不同亚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类型的2%。每一种都是由不同的单一基因引起的,因而需要针对个别病例进行个别治疗。
降压比降糖更重要
以往不管是临床医生还是糖尿病患者,都认为得了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降低血糖以避免并发症,对血压的控制常马马虎虎。其实,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来说,降血糖固然重要,但要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可能更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是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血压和糖尿病就像孪生兄弟一样,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论是哪种病先发生,都会加重对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据介绍,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严格控制血压,可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即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4%,糖尿病相关死亡率下降32%。而仅严格控制血糖,任何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只降低12%。糖尿病患者要比一般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得更低,即血压必须控制在目前国际公认的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对2型糖尿病人群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与高血糖直接相关的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而是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疾病和周围动脉阻塞性的病变。临床发现,糖尿病病死者中,80%以上死于心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降血压得到的好处是降血糖的2倍。因此,严格降血压比强化降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意义更大。
警惕糖尿病并发“面瘫”
糖尿病并发面神经麻痹也是因血糖控制不良而引起的神经末梢损伤,与糖尿病足同属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机理相同,只是发生部位不同而已。
面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的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众所周知,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引起糖尿病足的发生。发生机理是因高血糖引起微血管病变和糖代谢紊乱,造成周围神经缺血缺氧、神经能量代谢异常及神经纤维脱髓鞘等病理改变,从而造成神经末梢损伤,诱发足部溃疡发生。同样道理,糖尿病并发面神经麻痹也是因血糖控制不良而引起的神经末梢损伤,与糖尿病足同属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机理相同,只是发生部位不同而已。
虽然糖尿病并发面神经麻痹比较少见,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如果老年患者急性发病,突发口眼歪斜、抬头纹(额纹)消失、眼裂增宽、不能皱额、不能鼓腮或吹口哨等周围性面瘫症状时,在考虑是否为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糖尿病并发面神经麻痹的可能。特别是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良者,或同时患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其他表现(如糖尿病足)者初步诊断为周围性面瘫但常规治疗不佳时,更要考虑到患者的面瘫表现可能系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及时检测血糖,尽早明确诊断。
针对糖尿病并发面神经麻痹的治疗,首先是通过口服或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其次是予以周围性面瘫的常规治疗,包括局部理疗,口服强的松、维生素B1、地巴唑,肌注加兰他敏等综合措施,必要时可辅以针灸治疗。临床资料表明,虽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体现较为缓慢,面瘫的恢复过程较长,但并非不可逆。只要能够早期明确诊断,把握住积极治疗糖尿病的机会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是病情逆转的基础,同时配合有效的常规抗面瘫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在1—2个月内治愈,预后良好。
公司名称:成都兰贝植化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 址:成都市成华区槐树店路40号 邮编:610012
电话号码:(028)84717088、13882066509 传真:(028)84717088
网址:http://www.Labooo.com E-mail:312928818@qq.com
(备案号:蜀ICP备06011411号)
实时在线咨询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